宁波冻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怎么根據(jù)成交量判斷大盤頂部和底部

鄧高分享 時間:

在國內A股市場沒有做空機制、只能通過上漲盈利的模式下,大盤的成交量(額),基本上都能真實地反映當前市場主流資金的真實意圖。因此,如能熟練掌握大盤成交量的變化規(guī)律,就能提前預測到大盤的頂和底,提前做好撤退和布局的準備,實戰(zhàn)操作基本能與市場趨勢同步,甚至先于主力一步進行建倉和賣出。特別對大資金運作來說,做到提前布局具有實質意義。下面以大盤成交量作為標準,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判斷大盤趨勢:

一、縮量逃頂法

“大盤放量不是頂,是頂不放量”。大盤中長期大頂出現(xiàn)前所對應的成交量必然是逐漸萎縮,因為A股市場是單邊市,只有做多才能盈利,所以股市上漲原動力歸根到底就是資金不斷加碼推動。如果主力想出貨,短期內無法一下子出完,必須要在高位反復震蕩誘多,對應指數(shù)不斷創(chuàng)新高,成交量反而是逐次遞減的,這是主力出多進少所造成。經(jīng)過兩到三次反復,待主力手中籌碼分批派出差不多后,大盤便一路陰跌不止。利用此方法,筆者曾預測到2001年6月歷史大頂,2004年4月7日1783點中期大頂及2007年10月歷史大頂6124點。

二、通過成交量,確認趨勢是否延續(xù)

大盤如要形成上漲趨勢,成交量必須一波比一波高,即“后量超前量,前途無量”。通常大盤后量超過前量進行回調后,后市必然還有新高出現(xiàn),即大盤高位放量后再下跌只是短期頭部而已。

現(xiàn)就1664點上漲行情進行分析:大盤起點從1664點上漲至2050點,對應最大成交量是1036億作為基點;后市大盤創(chuàng)2050點新高至2100點對應最大成交量是1257億,已達標準,后市必然還有新高出現(xiàn)。那么,在2008年年底前是極佳建倉時機,2009年元旦大盤開盤便一路上漲至2402點,最大成交量是1806億,價、量都達到要求,所以大盤后市勢必將創(chuàng)新高,因此回調又成為二次布局的好時機。接著在2009年4月13日成交量為1905億,也超過了前高2402點時的成交量,表明大盤后市還有新高出現(xiàn)。而此后大盤一路震蕩攀升并加速上揚至7月29日,放出歷史天量3028億,股指見到3478點后便一路快速下跌。

三、地量建倉法

大盤一波上漲結束回調到位后,以其中某一天的最低成交量,作為基點。大盤再次上升后,回調的成交量若接近前一次回調地量水平,就是大盤底部區(qū)域或建倉的較佳時點。

大盤從1664點上漲至2050點,回調地量出現(xiàn)在2008年11月26日431億;2008年12月30日前連續(xù)四天成交量達到地量水平344億,所以此處為建倉區(qū)。2402點回調至2037點時,地量是736億;3月16日成交地量是629億,又是中線建倉時機。其后,4月9日1088億、4月28日923億、5月22日1007億、6月16日1105億、6月26日1167億,都可以按照地量買入法,成功捕捉到波段低點。

大盤從3478點開始調整,宣告上漲行情的結束。從2037點到3478點,地量是629億、736億,突破2402點創(chuàng)新高后回調地量是在4月28日的923億。這里我們要明確兩點:一是2402點回調時最低量是629億;二是突破2402點創(chuàng)新高后,回調時最低量是923億,我們可把這兩次地量作為后市建倉的依據(jù)。9月2日,大盤成交量是913億,低于4月28日的地量923億,當天筆者曾明確表示:“本輪調整結束,2639點就是底部,5月27日向上跳空缺口2635點不會被封閉。”9月30日700億又低于9月2日913億,同時,又接近3月16日629億,投資者可以大膽持股過節(jié),事實證明也是正確的。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此理論只適用在大盤中長期上升趨勢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并且須在現(xiàn)行的游戲規(guī)則下,即股指期貨推出之前。


一、頂與底形成的原因

在牛市中多看底部,在熊市中多看頂部,頂與底是價格反轉的結果。

在價格運行的過程中,當價格滯漲反轉下跌,形成價格走勢的高點,價格由高位下跌稱為頂部。

當價格超跌反轉上漲,形成價格走勢的低點,價格由低位上漲稱為底部。

底與頂是一個區(qū)域,不是點。

牛市買賣策略不能用在熊市中,相反亦然。

頂與底是相對的,只是價格趨勢運行過程的轉折點。價格趨勢轉折的低點是買進的機會;價格趨勢轉折的高點是賣出的機會。

頂與底是價格趨勢衰竭反轉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在牛市中以方向確認買賣;熊市以有效點確認。

二、價格反轉的模式

價格的反轉分為兩種,一破位反轉,二衰竭反轉。

牛市的幅度標準是20%,熊市的幅度標準是20%

1、破位反轉∶價格走勢創(chuàng)新高反轉下跌或價格創(chuàng)新低反轉上漲。價格走勢與成交量、指標背離。在熊市里是最好的一種賣點,但是牛市里可能是回調然后繼續(xù)。

·頂部,價格走勢的高點抬高,價格與成交量、指標頂背離。底部,價格的低點降低,價格與成交量、指標底背離。

2、衰竭反轉∶價格走勢無力突破前期的高點反轉下跌或價格無力突破前期的低點反轉上漲。價格無力上漲,高點降低,價格滯漲反轉下跌,構成頂部。價格無力下跌,低點抬高,價格超跌反轉上漲,構成底部。

在頂部成交量放大比萎縮,更可怕。在底部與前一個低點相對較好

三、價格頂與底實戰(zhàn)技巧

1、不要指望抄最低點

大部分投資者認為反彈即是底部,擔心錯過買入時機,次日無法追高。于是就冒風險搶反彈——高風險的行為。建議股民千萬不要希望能買到一個最低點。要等底部確認后再大量買進,以免在跌勢中被最低點的低點套牢。(底部反轉K線出現(xiàn)后,再跟一個確認K線最好)

2、不要迷信底部量價跌量縮,大家都知道,但量縮了還可以縮。所以應等待大盤指數(shù)走穩(wěn)后,價格反轉上漲,量的放大買。在牛市中縮量是可以的,在熊市中都沒人買,咋個有量嘛!(量縮是根據(jù)貨幣供應量決定的)

3、不要認為底部是一日

俗話說'天價三天,低價百日'就是這個道理,底部持續(xù)運行的時間較長。底部不要急于買進。

四、股票頂部的基本特征

1、根據(jù)道氏理論原則和趨勢運行階段,市場趨勢要完成對稱或對等的運動,確認市場的壓力下跌。對等是指幅度對等,方向相同,容易形成小的頂部;對稱指的是一漲一跌,形成大的頂部。底部反之亦然。

2、價格上漲走勢由強轉弱,價格走勢與成交量、技術指標形成頂背離,價格走勢反轉下跌。單一的量背離或單一的指標背離,都不能確認;要全部滿足才能有效確認到底。三者共振才能有效。

3、價格走勢要確認壓力或誘多反轉下跌,股票大趨勢轉折,月、周、日三個周期走勢超漲共振,反轉下跌。中等趨勢的轉折日、周兩個周期超漲共振,反轉下跌。短期趨勢的轉折日線超漲反轉下跌。

4、股票價格走勢具有破位反轉和確認反轉兩種模式;價格上漲衰竭或誘多反轉下跌,價量指標相互驗證。

五、頂部研判實戰(zhàn)技巧

1、破位反轉下跌實戰(zhàn)技巧

價格走勢突破前期的高點反轉下跌,價格的走勢與成交量、MACD形成頂背離,收陰線賣出。

價格上漲速度快,創(chuàng)新高反轉下跌,周線價格走勢與成交量、RSI頂背離。頂部反轉信號消失收陰線賣出。

2、衰竭反轉下跌實戰(zhàn)技巧

價格的走勢高點降低,或價格上漲確認前期的壓力反轉下跌,收陰線,賣。價格跌破13日均線,指標高位死叉,賣點更可靠。

周線,收陰線,價格走勢高點下降,MACD高位死叉,賣出。

六、股票底部的基本特征

1、根據(jù)道氏理論原則和趨勢運行階段,市場趨勢要完成對稱或對等的運動,確認市場的支撐。

2、價格下跌走勢由強轉弱,價格走勢與成交量、技術指標形成底背離,價格走勢反轉上漲。

3、價格走勢超跌反轉上漲,大趨勢轉折;月、周、日三個周期走勢超跌共振,反轉上漲。中等趨勢的轉折日、周兩個周期超跌共振,反轉上漲。短期趨勢的轉折日線超跌反轉上漲。

4、股票價格走勢具有破位反轉和確認反轉兩種模式;價格下跌衰竭或誘空反轉上漲,價量指標相互驗證。

七、股票底部研判技巧

1、破位反轉上漲實戰(zhàn)技巧

價格走勢低點降低,價格與成交量、MACD形成底背離。出現(xiàn)反轉上漲的大陽線,買進,指標金叉更好。

價格以大陰線破位下跌,創(chuàng)新低反轉上漲,價格走勢、RSI底背離。出現(xiàn)反轉上漲大陽線,買進。

2、衰竭反轉上漲實戰(zhàn)技巧

價格走勢低點抬高或縮量確認反轉上漲低點,出現(xiàn)反轉大陽線,成交量放大買進,指標低位金叉,收盤價位于均線之上更好。

周線,出現(xiàn)反轉陽線,價格不創(chuàng)新低,買進,指標低位金叉買進更可靠。

這是技術反轉的定義,一般來說市場存在三種三種上漲,反抽、反彈和反轉。

反抽一般持續(xù)幾個小時;反彈一般是3-15,亦可適當放開至一個月以內;反轉一般維持3周到三個月,都是按照級別去論述的。

不過,技術還是逃不開“事前摸棱兩可,事后一覽無余”的詬病,希望運用技術時,多以宏觀經(jīng)濟分析最為可靠。


文中觀點及個股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更多股票、基金投資技巧以及當下熱點題材解讀,可去關注微信公眾號【股市投資技巧學堂】(關注公眾號,在后臺回復相應關鍵詞,可領取機構付費投資報告、私募個股調研報告和行業(yè)報告),或者保存下方圖片在微信打開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2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