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翻東西經(jīng)濟學(連載六):纏中說禪經(jīng)濟學
分別并不是遠離人的存在而假定的一個所謂的原理、原則、概念等常識性垃圾,而是人存在的起點,就必然蘊涵著分別。沒有分別,所謂的有生命個體就不存在了,所謂個體的平等也不存在了,人的存在在類意義上的集合也由于沒有了元素而成了空集。而沒有分別,連個體、元素、集合、包括空集之類的東西,都沒有了意義基礎。
人的存在是一個最基礎的循環(huán)定義,這在前面已經(jīng)多次提及,被常識愚弄的人迷惑于過程的紛繁,卻不知道一切理論的最大秘密其實都在起點上,就像果實的秘密在種子里。這個好像毫無意義、純粹廢話的人的存在,蘊涵著一切能被人理論的理論最終的基礎、邏輯與秘密。
人的存在與個體的平等是互相共生共存,而分別,是人的存在中蘊涵的必然、最原始的邏輯。分別,當然是人的分別,沒有人的存在,人的分別也沒有存在的可能;但沒有人的分別,人的存在即使存在著,也沒有任何意義。對于人來說,任何的意義,首先是分別的意義,分別就是人存在的最初意義。
人的生物意義上的生命力,首先表現(xiàn)在分別上,沒有分別,人就如同一塊石頭,沒有任何關于人的理論的可能與意義。分別,也可以稱為識別或者簡單地稱為“識”,這里包括個體的所有感官、意識,也包括借助機器等所達到的功能。任何能被人理論的,必須首先被人分別。分別是人存在的最原始的邏輯,而人的存在是一切能被人理論的理論最初的起點,分別則成為一切被人理論的理論相應的邏輯中最基礎的邏輯。
以上的分析,并不歸于某個邏輯,而是當你用任何邏輯來判別時,你已經(jīng)在分別了。甚至當你發(fā)出“一個命題”的語音,寫出它的文字,在意識中、潛意識中感應著,也必然首先依賴于人的分別,沒有分別,任何能被人理論的理論不僅不能被建立、更不能被表達,甚至無言也來自分別,在這點上和語言中的情況是一致的。分別并不一定是語言的,甚至感官的、意識的,潛意識的,分別先于語言、感官、意識、潛意識,因為分別就是人的存在本身。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纏中說禪 發(fā)布時間:2006-07-2721:28:00
文中觀點及個股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更多深度財經(jīng)、國際局勢資訊解讀,可去關注微信公眾號【鄧高望遠】(關注公眾號,在后臺回復相應關鍵詞,可領取機構付費投資報告、私募個股調研報告和行業(yè)報告),或者保存下方圖片在微信打開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